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党建之窗 > 制度建设
河长制在孔孟大地落地生根
发布日期:2018-02-21 19:03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的济宁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北部黄河、大汶河穿境而过,南部有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特别是济宁市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输水“大动脉”、南四湖作为调水东干线重要调蓄水库,肩负着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做好济宁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对济宁乃至山东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河长制在这片孔孟大地的实施,引得各方关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新格局,不断赢来叫好声。      河长上岗 河湖健康有了“守护神”   11月份,济宁市28位县级总河长都收到了一封“分量十足”的来信,这封信是由市委书记王艺华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傅明先以市级总河长的身份联名书写的。信中对全市各级总河长再一次进行工作部署,这已是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济宁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第11次部署。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济宁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480条河道、312座水库及南四湖共落实6187名河长,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河长们上岗后,充分履职尽责、管护齐抓,当好河湖健康的“守护神”。   金乡县羊山镇王牌坊村66岁的村民邵来卫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过去河水浑浊不见鱼虾的新万福河,现在水清见底、岸上树绿成荫,昔日岸上岸下的各种违章建筑也不见踪影了,“真是一河两岸美景醉人”。   今年“清河行动”期间,羊山镇实施了拆除违建行动,对河道上原有的109户违章房屋实施了拆除。“我们坚持和谐拆违、依法拆违原则,实行镇、办事处、村三级‘河段长’包保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上级的有关政策和蓝天碧水行动方案及时传达到被拆违的每一户、每一人,有的甚至要做几十遍工作。”羊山镇镇级总河长李晓娟说。各级河长的实际行动也感动了违建户,拆违期间,全镇无一例因此上访。   这是济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的一个缩影,全市境内河流整治成效初显,逐步呈现水清景美的喜人面貌。      制度约束 念好河湖管护“紧箍咒”   工作落实,制度先行。济宁市狠抓河长制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并加大工作创新力度。   在完成出台《济宁市河长制市级会议制度》等河长制6项制度“硬任务”的基础上,济宁又出台了《济宁市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规则》《济宁市河长制工作问责办法(试行)》等3项河长制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河长制工作问责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   “明确问责情形”,对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辖区内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中8类需问责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明确问责方式”,对不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河长制工作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明确了问责方式,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提醒谈话、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等方式,并规定按照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三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问责方式。“明确结果运用”,将问责结果运用到被问责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等方面,达到了奖优罚劣,正向激励作用。   “河长制问责办法的出台,有效强化了济宁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济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使河长制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济宁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清河行动”开展以来,为做好问题销号工作,济宁市河长制办公室按照“依法合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施治”的原则,组织制定了《济宁市“清河行动”问题销号认定办法》,这在省内尚属首例。      层层督查 落实河长责任“做真功”   进入11月,济宁市吹响了河长制“攻坚月”的号角。全市各级河长以市总河长“一封信”为令,冲锋行动、勇破难题。随着“攻坚战”一同打响的,还有河长制“督导战”。   12月1日,新万福河月牙闸桥边,金乡县环保局副局长孟凡书穿着厚厚的棉服,手拿定位设备,对照清单,对“清河行动”效果进行现场查验。连日户外工作,孟凡书脸上、手上被风吹得有些皴裂。但他说,督导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给年底工作验收留下遗憾。   河长制“攻坚月”以来,由济宁市水利、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组成14个河长制工作督导小组,面向全市开展督导,监督进度,查漏补缺。同时,济宁市委、市政府分别派出督查室工作人员,再对河长制督导小组履职情况等进行进一步督导。   在决胜全面实行河长制任务的年末岁尾,济宁市河长制办公室派出了4个验收组,对全市14个县市区进行了河长制市级验收。通过听取汇报、查验资料、质询核实、查看现场,验收组对县、乡两级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地河长制方案的完整性、河长设立覆盖面、配套制度是否健全、一河一策编制进展、河长巡河履职、以及河湖问题处理等情况。经过严格考核,济宁全市14个县(市、区)全部顺利通过验收。   全面实行河长制的开局之年,这项制度在孔孟大地“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河长制的实行,使济宁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全市河湖变得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为最终实现建设“秀美河湖、生态济宁”的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