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薛海波 邱伟 夏盼盼
他是一位党的好干部,在他身上,一贯体现出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超强的党性原则和执着的工作态度;
他是一个“全能战士”,从担任鞭炮基地管委会主任,到主动请缨负责压煤搬迁工作,再到多个重点文旅开发项目的指挥长,无论什么岗位,都专挑最重的担子,专啃最硬的骨头;
他还是一位群众心中的“暖男”,就在他突发大面积脑出血去世的前几天,还在炎炎烈日下帮村民把收割的粮食装运回家,在滂沱暴雨中奋力挥起铁锹通沟疏渠,巡查奋战在防汛险情第一线……
他就是嘉祥县纸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淑温。先后荣获“省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嘉祥县十大杰出青年”“平安嘉祥建设先进个人”,多次被嘉祥县委县政府嘉奖。2017年7月9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大面积脑出血入院治疗,7月14日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8岁。8月2日,中共嘉祥县委追授刘淑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尽管他走的太过匆忙,但他却早已走进了嘉山祥水每个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基层干部
“上任第一天就到工地上来办公,这样的镇长没见过。”去年12月3日,在东方左岸假日小镇项目工地一线施工场地上,干部工人们看着刘淑温窃窃私语。这天是刘淑温到纸坊镇任镇长的第一天,一上班他就去了镇里重点项目一线施工现场,和干部工人们热络地聊起了天。虽然当时寒风凛冽,但大家的心都被这位新来的年轻镇长温暖着。
其实,熟悉刘淑温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轻的基层干部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担当作为。“再难的事,到了刘淑温那里都能解决。”这是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干部群众的一致看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是刘淑温在嘉祥县疃里镇鞭炮基地管委会任职的时间。当时鞭炮生产是疃里镇的一项兴镇富民的产业,但由于生产工艺相对粗放,安全生产责任大。“鞭炮生产一出事儿就不是小事儿。”进士张村鞭炮基地法人代表张忠锋回忆说,“别人都不愿意干,但是淑温却主动要求去鞭炮基地管委会工作。”“我宁愿听到你们的骂声,不愿意听到你们的哭声。”这是刘淑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张忠锋回忆说:“当时,他在全省鞭炮生产行业率先提出了‘四铁’精神——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铁纪律,被省里在全省28处鞭炮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在刘淑温的管理下,鞭炮基地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基地生产业户则翘指称赞他是干别人最不愿意干、最高度负责、最有担当的“厂长”。
2014年2月,刘淑温任嘉祥县大张楼镇党委副书记。当时压煤搬迁的任务重、难度大,他主动请缨负责这项工作。原先落选村干部家族大、经济实力强、说话有影响,是搬迁工作的大阻力。刘淑温没打过一次退堂鼓,先后20多次找他们谈政策、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最终他们被刘淑温讲党性、讲原则的态度感动,带头捣毁了自己的非法建筑。2016年8月,大张楼镇4个村6000余人的搬迁任务圆满完成,为镇里压煤搬迁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遇到了急难任务,是选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还是打退堂鼓、‘踢皮球’?我认为,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是对一名合格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刘淑温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时刻战斗、冲锋一线的“全能战士”
刘淑温的微信名字叫“全能战士”。“这个名字真的体现了刘镇长抓工作非常全面、具体。他不仅想得很多很全,做得更多更到位。”纸坊镇环保所所长李志超给记者看了他和“全能战士”的微信通信记录,“他经常带着我们到一线现场去解决问题,我上午把环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给刘镇长,下午他就带着我们去现场了。”
纸坊镇是个畜禽养殖大镇,小企业、小作坊等“小乱散污”场所较多,所有的污染企业刘淑温都去过。“西郊村有个商混站,噪音巨大,无环保手续,让他们拆除他们不拆。刘镇长就一直在那蹲点做工作,一直在那蹲守到拆完才回去。”回想起刘淑温深入一线、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李志超依然十分感动。
刘淑温2016年12月到纸坊镇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来纸坊后的第一个大年三十,他就是在汤山山上的封山禁采指挥部过的。他说,“如果我不带头,同志们表面不说,心里肯定会有意见,只要意志上稍微有动摇,我们的山就封不住,保护了这么多年的生态环境,也就会前功尽弃。我们现在辛苦一点,但是做的是有利于纸坊长远发展的实事、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纸坊的老百姓,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大年初一,本该轮休的他担心青山寺、法云寺祈福人员过多会有安全隐患,一大早就又上了山,安排安保工作,维持人员秩序,防止意外发生。(下转4版)
(上接1版)过年往往是盗采的多发期,他下午又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挨处巡查,落实好值班人员后才离开,回到家已是半夜。除了带班巡查,一有空闲他就会到山里转转,到转型业户家里看看,关心群众下山后生产生活情况。
在刘淑温的示范带动下,纸坊镇上下封山禁采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大小山头53座全部封停,清理地锯1万余盘,完成土地复垦600余亩。
纸坊镇生态环境变好了,下步发展也由封山禁采向开发利用转变,特别是2017年以来,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开发,征地拆迁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刘淑温挂帅武氏祠景区、东方左岸假日小镇、樱花大道等多个项目的指挥长,坚持一线工作法,吃住在村,吃住在指挥部,“5+2”“白+黑”,带领工作组成员,现场指挥、现场作战,推动景区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由于许多村民白天要忙农活不在家,刘淑温经常在晚饭后来到村里农户家,从头到尾听取分析村民反映的问题。对一些不愿搬迁的村民,总是不急不躁地给他们做工作,从村的发展前景,改变后的农民真正的实惠讲起。有时不知不觉到了深夜,村民们从刚开始不服气,到后来大家都觉得心疼他了,对刘淑温说,白天你那么多事,耽误你这么晚不休息,俺都不好意思了。刘淑温却总笑着说,早了也睡不着,有你们陪着拉呱,回去睡的香。
今年“三夏”秸秆禁烧期间,刘淑温每天带头在炎炎烈日下奔波于田间地头和项目现场,白天督导禁烧,看望值守的同志,晚上到项目涉及村里面去,要么召开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要么到群众家里去、深入做工作,不到一个月,胳膊和脸晒黑了,体重降了15斤。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急难险重任务多,常常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项目开发到招商引资,从安全生产到生态治理,从征地搬迁到社会治安,等等。但刘淑温从来不叫苦不怕累,他总是对镇里工作人员说,基层干部就是百姓家门口的干部,就得干在一线,直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贴心暖男”
刘淑温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与人相处很好,朋友很多。他说,一个人关心其同事,首先就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其次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特别是担任纸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以来,刘淑温从不摆架子,平时总是能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
听到刘淑温急病去世的消息时,镇党委委员杜爱芹还不敢相信,她哽咽着告诉记者,刘淑温对镇里每个工作人员都很关心。我们一看到他就觉得工作上的压力没那么大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想跟他说说,真是人如其名,温文而雅……
对待同事是这样,对群众更是如此,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村里去,到群众家里去,半年多的时间,全镇51个村他早就摸遍了,领导来调研,提起哪个村的情况,没有他不知道的。镇里共有277户贫困户,每一户什么情况他都清楚。特别是对11个省定贫困村,更是时刻放在心上,找扶贫项目,找致富路子,联系帮扶救助。自从县里开始开展富民生产贷以来,他多次走访镇里的知名企业,经过几番努力,目前共筹集帮扶基金130万元,完成富民生产贷819万元,11个省定贫困村都有了自己的扶贫项目,277户未脱贫群众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每户人均收入都超过了3800元,高出省定脱贫标准200余元。
2016年2月,当时刘淑温在大张楼镇张楼管区任包管区的干部,前高庄村贫困户高保现不幸去世,刘淑温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高保现家中,并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两千元交给高保现仅9岁女儿的高爱华手中,小姑娘感动的泪流满面。每个星期,刘淑温都带着孩子的日常用品及爱吃的饼干、薯片等零食送到高爱华的家中,孩子们每逢看到刘淑温的到来都高兴的流眼泪,因为在她们心里,刘叔叔已经成了她们最亲的亲人。
今年7月6日,纸坊镇迎来自1993年以来最大暴雨,降雨量短时间达到235毫米,镇域内大部分田地、村居被淹。刘淑温心急如焚,立刻到各村查看雨情、灾情,逐村走访存在危房隐患的困难家庭,组织安排干部转移群众、疏通沟渠,查重点地块、路段汛情,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刘淑温巡查到五里七管区史庄段时,发现山水顺着山势喷涌而下,田地变成了一片汪洋,村庄即将内涝。他不顾大雨倾盆迅速下车勘查,发现排水沟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所堵塞,水无法流向下游。他立即安排同行人员通知管区、通知村支书安排人员与挖掘机赶往现场,自己拿起随车携带的铁锹跳入水中开始疏通沟道,待史庄沟渠疏通后他又继续巡查其它地段。
申村支部书记王衍新回忆说,刘镇长看到地里积满的大水心急如火,他一干就到了中午十二点,刘镇长热的汗流夹背,还时不时按按太阳穴,看那种痛苦的样子,一定身体不舒服,但他没有下“战场”,直到十二点二十分竹节沟被打开,才勉强露出了笑容。正值午饭时,我留刘镇长吃顿饭,但他拒绝了,只说了一句:“武翟山村北边大沟也堵水了,我得到那里看看去。”
巡查完所有村庄汛情后已是凌晨两点,刘淑温的衣服不知已经被淋湿了几遍。回到单位,看到同事关切的目光,他又捋着头发笑着说:“没事,今天免费洗了大澡,但有点狼狈,都变成‘落汤鸡’了。”引得同事们哄堂大笑。
半年多来,刘淑温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星期六、星期日是休息日的概念,早晨六点开始工作,晚上十点、十一点回家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2017年的7月9日,又是一个加班加点的星期日,他从早晨六点到武氏祠指挥部开始了着手景区现场安排进场评估工作,直到晚上七点,他突感头晕、恶心。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他安排好景区工作后才离开。谁知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永远的离开了他每时每秒为之奋斗这片土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纸坊人民。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惊天的壮举,刘淑温用一心为民的情怀,脚踏实地的工作,两袖清风的品格,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