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点关注
从事人社宣传工作的感悟和体会
发布日期:2016-08-09 09:48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作者:郭召利,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我从1991年开始新闻写作,屈指算来已有24个年头,累计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3000余篇,出版个人作品集两部,参编著作多部,10余篇作品获全国、全省好新闻奖,多次被省人社厅、大众报业集团授予“全省人社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我是如何理解新闻宣传工作的

我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很重要、很辛苦、很有用。“很重要”:宣传工作是领导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掌握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做好这项工作能争得领导支持、赢得群众理解。“很辛苦”:绞尽脑汁、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曾经有人风趣地说通讯员是“一支笔杆、两袖清风、三更不眠、四季都累”。“很有用”:宣传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级领导非常看重这项工作,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个人来讲,宣传工作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磨刀石”。

我是如何寻找新闻素材的

从会议中找新闻线索。各种会议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会议内容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利用会议创造的条件和提供的资料,了解会议的背景,尤其是会议中领导的讲话,把有价值的线索挖掘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新闻。

从典型材料中找新闻线索。典型材料或经验材料是一个单位工作得到认可的一种体现,说明这项工作走在了前列,有独到的做法、有可喜的成绩,围绕这些做法和成绩,就可以提炼撰写新闻稿件。

从媒体上找新闻线索。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信息来源广泛,对它们多加注意,对别人已报道的事件进行分析,看哪些问题没有写,哪些问题没写到位,或者另选角度,想一想本单位是否也有类似的东西。“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很多文章都是可以借鉴的。

从文件中找新闻线索。机关的报告、简报、党刊、政刊等文件材料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只要通过认真地对比分析、综合提炼,就可以找到许多有报道价值的东西。

从领导活动中找新闻线索。领导参加人社领域的活动,本身就具有新闻性,那么根据领导参加活动提出的要求、部署的任务、作出的指示,就可以写出新闻稿件。

从日常工作中找新闻素材。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新意的新闻线索其实很多,素材也十分丰富,关键要增强新闻嗅觉和新闻敏感性,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周围的一切,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角度成稿。

我是怎样写新闻稿件的

标题导语要精雕。拟定好的标题要做到“准、精、新、采”四个字。“准”,就是要求标题与内容要一致,文题相对,概括准确;“精”,就是要求标题凝练、贴切,短而有力、短而生动;“新”,就是制作标题时要不断创新,不能雷同,不能重复,要做到个性鲜明,异峰突起;“采”,就是在表现主题方式方法上讲风格、论文采。要精心制作导语,力求把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揭示出来,让人一睹为快、先睹为快。

篇章结构细思考。文章的谋篇布局是通讯员的基本功,在采访得到的大量资料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组合成文章。其中最需要推敲的是组合以后各个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哪些做重点,哪些做陪衬,相互之间有没有抵触,是否互为映衬,都要进行认真地思考。这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写稿才能细细体会。

高度细节相结合。不少通讯员在写新闻时,往往就事写事,不站到一个单位或者全国的大环境上去看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新闻就只有一个小稿件,也就是新闻没有高度。其实,任何事件,用地方乃至国家的大政方针去度量,就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把这些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这就是新闻的高度。在新闻中通过反映具体的新闻事件,来体现一个单位或国家的政策,就达到了高度细节相结合的目的。

审查修改不可少。鲁迅说过:“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审查修改作为完成写稿的最后一个步骤非常重要,首先稿件观点要正,主题向上,作用积极;其次稿件校对要细,严防错别字、病句等产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三是行文要符合要求,让编辑省心。

我是如何提高中稿率的

一是要“抢”,就是写稿要快。新闻是讲时效性的,必须要“抢鲜”。平时好多工作各地都一样,这样谁写的早,谁就占先机,就有机会被采用。如党的十八大开幕后,我第一时间报送基层反响,“济宁人社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图片刊登在2012年11月10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位置。

二是要“巧”,就是投稿要讲技巧。新闻稿件有质量、容易发表,讲的就是个“巧”字。①研究报纸风格,有针对性地组稿、投稿。②把握节奏,唱好“四季歌”,抓住了这一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稿件的见报率。③多管齐下,轮换阵地。学会使用新闻的十八般兵器,交换使用不同的兵器,经常变换主攻的报纸、版面、栏目。④写稿不贪大,发稿不轻小。小报小稿是新闻报道的“轻武器”,它结构简单,文字简练,便于初学者练笔和掌握,有利于激发新闻写作的积极性。⑤善用新闻图片。报刊、杂志都需要图片,采用率高。

三是要“比”,就是在稿件比较中求提高。善于总结、改进、提高,培养和锻炼新闻敏感性。研究报纸,看编辑如何改自己的文章,在下次写作时改进;看同样题材的文章,别人是怎样写的,汲取其中优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是要“磨”,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做到“五勤”。“眼勤看”,勤看书、勤看报纸电视、勤于观察,把握最新的前沿动态;“脑勤动”,勤于思考,吃透上面的精神,了解下面的实际,吃透“两头”;“腿勤跑”,深入采访,掌握第一手素材;“口勤问”,勤于向内行人请教;“手勤写”,多写多练。

五是要“联”,就是要加强与编辑记者的联络。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当前用稿重点,编辑缺稿可直接约稿。加媒体qq群,了解信息,掌握需求。重大活动可邀请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借助记者力量完成宣传任务。

                                                                来源:济宁日报,责编: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