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今日运河 记者李蕊, 下雨啦,下雨啦!”4日午间开始,济宁全市范围内普降一场大雨。雨水在暂时送走了连日闷热天气的同时,也给不少等雨的农民带来了惊喜。记者从济宁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截至当日17时,全市平均降水量已达11.1毫米。其中,邹城市大束镇降雨量最大,短短三小时就下了65毫米。
当日14时10分许,记者走在城区街头发现,原本阴郁的天空突然降下了几滴雨点,接着雨下得越来越大,原本米粒般大的雨滴顷刻间竟变成了瓢泼大雨。“可盼来这场雨了,得两个多月没下这么痛快了。”在位于古槐路上的一处小区门前,在此躲雨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最近天气又闷又热,非常希望下场雨带来一丝清凉。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这场大雨将持续到5日上午,降雨量预计将达到40毫米至80毫米,属于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会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从目前的降雨情况看,这次降雨主要集中在济宁的东南部。”据济宁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本次降水过程为自然降雨,降雨结束后,未来两日气温会有所下降。其中,5日日间最高气温仅为28℃,6日气温回升也不会太快,回升幅度约在2℃上下,市民体感会比较舒适。另外,受热对流天气影响,7日济宁局部地区还将迎来一轮阵雨天气。
据济宁市水文局发布的雨量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日下午17时,短短三小时内全市平均降雨已达到11.1毫米。其中,中区6.4毫米;任城6.8毫米;兖州4.8毫米;曲阜14.3毫米;泗水14毫米;邹城15.1毫米;微山17.9毫米;鱼台8.4毫米;金乡15.8毫米;嘉祥16.5毫米;汶上10.9毫米;梁山2.3毫米。最大降雨点出现在邹城市大束镇,降雨量为65毫米。(记者 李蕊)
“这场雨下得太及时啦!”
4日下午4点钟左右,位于北湖新区许庄街道的一块玉米地里,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村民何玉柱打着伞,正在田地里拣着已经长出10多厘米高的玉米苗。
“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再不下雨的话,这一茬玉米的收成恐怕要受影响了。”何玉柱对记者说,一看下雨了,他心里感觉特别高兴,就提早回到了家,想着看看自己的这块地。尽管已经被雨淋成了“落汤鸡”,但何玉柱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何玉柱告诉记者,他家总共种了一亩多地的玉米,可是自栽种之来的两个多月,一直没有一场大的降雨。而他家田地附近又没有合适的水源,只能靠降雨维持。
何玉柱说,天天盼着能降一场大雨,给这些玉米苗好好“解解渴”。由于他在城里有一份工作,平时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这块地,现在降了这场雨后,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大大节省他的时间。“更重要的,这些玉米地不再旱了。”
“听说最近几天都有雨,但是最好也别太大了,恰到好处就好。”何玉柱抬头看看天,对记者说。(记者 马辉)
记者采访防汛抗旱指挥部 降雨对旱情缓解起关键作用
“这雨下得好、很及时,再晚两天很多地里的玉米就要重新改种成熟期短的豆类了。”4日,记者从济宁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当日的降雨因雨量较充足且主要分布在重旱区,对缓解农田旱情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你看,曲阜、泗水、邹城、微山雨下得都很大,对缓解旱情很关键。”4日下午,在济宁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会商室,防办副主任陈海滨指着遥测系统上显示的各地雨情实时信息高兴地说。据介绍,通过该系统,济宁境内百余个雨情监测点实时监控的雨量信息,在雨量变化超过0.5毫米,都可以及时更新上传过来。
“如果这次曲阜、泗水、邹城等地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降雨量能超过50毫米,就不用给一些农田改种其他作物了。”济宁市农委农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7月10日前无有效降雨,很多农田就要面临改种。他表示,目前很多农田栽种的都是生长期较长的玉米等作物,但由于长期缺水农作物错过了生长期,所以必须补种生长期仅有80天的豆类来弥补大旱造成的农业损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本次降雨对缓解农田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土层长期处于缺水状态,雨水很快便会被土壤吸收,所以对南四湖及运河河道的蓄水作用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