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济宁市《关于开展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事项办结报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对我局承担的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南四湖流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序号16)整改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8月5日— 8月9日,共5个工作日。
一、反馈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全市5967个行政村,目前仅有1270个(占全市行政村的21.28%)行政村的生活污水通过建站、纳管、集中拉运等方式得到收集处理。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实施后,生活污水治理矛盾更加突出,未经治理的生活污水,容易形成黑臭水体。据排查,目前济宁市仍有317条农村黑臭水体。
二、整改目标
2021年底前,采取建站、纳管、拉运方式完成116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到2023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021年对558处(包括督察反馈的317处)农村黑臭水体实施综合治理,到2023年底前,确保已确认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100%。
三、整改措施
1.2021年,在完成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下达419个新增和113个巩固提升行政村的基础上,再增加409个行政村及环湖2公里内22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目前1169个行政村已全部开工,已完工223个,全部完成后,2021年底治理率将达到41%,其中南四湖周边太白湖新区、微山县、任城区、鱼台县达到87%、78%、60%、54%。同时,加快治理进度,确保2022年治理率达到70%,2023年完成所有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2.为了确保设施长期运转,采取“建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特许经营模式,选择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维护,建立了1+11+N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运维系统,运维人员每周对污水处理终端及相关设备巡检2次,管网系统每月巡查2次,每日登录运维管理平台查看各站点实时数据,发现异常信息和报警信息,立即到异常站点处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3.摸清包括反馈问题中317处在内的558处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治理措施,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净化、水系连通等手段,有序推进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全市完成558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2年,巩固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成果,继续开展摸排工作,完成新摸排发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3年,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摸排工作,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确保已确认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100%。
4.落实县级负责、镇级实施、村级参与的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治理完成的水体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定期巡查、设施维护、水生植物季节性收割打捞等长效管护措施,确保治理效果长效保持。
四、完成情况
1、2023年底全市596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由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维护,建立了1+11+N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运维系统,运维人员每周对污水处理终端及相关设备巡检2次,管网系统每月巡查2次,每日登录运维管理平台查看各站点实时数据,发现异常信息和报警信息,立即到异常站点处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2、截至2023年12月底,已完成省、市级监管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558处,纳入长效管护监管清单。制定《济宁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巡查工作制度》(济农黑水字〔2023〕1号),建立县包镇、镇包村、村包坑塘(沟渠)的三级网格化包保机制,压实责任、强化落实;定期对省、市级监管清单水体开展治理成效核查,加强常态化摸排,确保做好治理效果保持和动态清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