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新闻发布会:济宁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和治理办法?
发布日期:2024-12-24 08:42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12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济宁市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亮点经验,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网记者:

请问济宁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和治理办法?

马  冲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

2020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济宁市创新采用“建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治理完成5967个村庄,新建污水管网1.3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2万吨,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生态环境。

一、统筹谋划,树立全市治理“一盘棋”1、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黄河、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谋划,明确市级统一实施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解决资金难、运维难等问题。2、坚持统一设计。全市一张图,优选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对全市所有村庄环境敏感程度、污水产生情况、地形地貌等进行深入调查,针对不同特点村庄,一村一策设计治理方式,设计方案邀请专家把关审查,实现了项目投资更省、效果更优、质量更好。3、坚持统筹实施。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相结合,同步摸排、同步治理,系统改善村庄水生态环境。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结合,将污水、供水、道路等工程同谋划、同施工,节省了资金,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治理“新模式”针对济宁市不同区域地貌特点,在原有建设污水处理站、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拉运等传统治理模式基础上,按照“低成本、易管护、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治理新模式。1、“以水养站”模式。在微山县、鱼台县等滨湖地区,针对坑塘较多的特点,对村内坑塘疏挖改造,将污水处理站外排中水引入,用于种植、养殖,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降低了设施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化利用。2、生态滤池模式。在泗水县、邹城市等东部山区,铺设管网难度较大,通过安装生态滤池方式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无需破路及铺设管道,实现无人值守,基本不产生运营维护费。3、土壤渗滤模式。在任城区、梁山县等平原地区,推广“土壤渗滤+氧化塘”模式,通过建设成本较低的土壤渗滤设施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排入氧化塘进一步净化,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

三、强化监管,织密设施运维“一张网”1、坚持建管一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实现了建管一体化,保证了项目建设和运维质量。组建了300余人的运维团队,每周对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进行巡查,每季度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建而不用等问题。2、实现远程监管。建立了“1+11+N”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共接入设施3993座,实现了设施运行数据在线实时动态观测,发现异常信息立即处理。3、狠抓运维监管。制定出台《济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不定期开展设施运行情况市级核查,压实县市区运行维护主体责任,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